6月2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玲)昨日下午,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厦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在推进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厦门还存在难点和堵点,比如,受人口分布因素影响,为保障就近入学,部分片区近一两年还会存在大校额问题。又如,近年,依托教育集团化、教育合作办学等方式,缩小了岛内外教育发展差距,但是同安区、翔安区的教育底子薄,发展速度距离老百姓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属地教育部门提升区属校办学水平的力度还要加大。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厦门实施多项精准攻坚和差异化扶持政策举措。其中,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推进现有优质学校与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深度合作。目前,一中、双十、外国语学校、集美中学、同安一中、二中、六中、科技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16所市属优质学校均建设了岛外校区,近两年还将投用3所,岛外校区和本部校区“同等师资、同样资源、统一教学、统一考试”。高位嫁接办学,建强新开办学校。引入北京市十一学校、中国新教育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全国名校,通过合作办学、委托管理、派驻指导团队等形式建立深度合作办学关系,抬高新建学校的办学起点。
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