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罗马的军事力量时,我们通常会想到它的军团。然而,罗马海军同样在建立和维持罗马帝国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罗马海军没有像陆军军团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在扩大罗马的权力、控制地中海和保护航运方面的贡献,无法被忽视。与18世纪末,英国海军为确保其世界海洋霸权的作用相比,罗马海军在维持罗马对地中海及周边海域的统治上,同样至关重要。罗马海军的战舰不光在地中海巡逻,还深入河流,执行防卫任务,打击海盗,保证贸易与客运航线的畅通无阻。
在罗马帝国的巅峰时期,罗马海军的规模庞大,常年雇佣数万名水手,舰队的数量一度达到历史上最大的规模。然而,最初的罗马并不是一个擅长航海的民族。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海军力量几乎为零。直至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241年),针对海上强国迦太基的战争爆发,情况才发生了改变。公元前256年,罗马成功组建了一支由330艘舰船组成的海军。
展开剩余83%公元前261年,罗马元老院决定建造一百艘五桨帆船和20艘三桨帆船,五桨船和三桨船分别有五排桨和三排桨。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Polybius)曾报道,罗马最初的五角船是根据俘获的迦太基船只进行复制的。那些船只先前在战斗中搁浅,最终被罗马军队俘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舰船的建造速度惊人,据说罗马仅用了60天便完成了舰队的建造。尽管如此,建造100艘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似乎不太可能,但考虑到其可能依据迦太基船的设计进行批量生产,这一速度便显得合理。
罗马海军从西西里岛海域打捞的一艘迦太基战舰的龙骨上,刻有详细的数字和字母,说明了船只的肋骨及接缝和切割点。这一发现表明,迦太基舰船可能采用了标准化生产模式,罗马人也许在建造自己的舰船时进行了模仿。然而,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罗马与迦太基的建船方法仍有所不同。考古发现还显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海战遗址中,出土了多只青铜公羊。大部分公羊出土于罗马舰队,证明了罗马军队对高效组织和质量控制的重视。与之对比,迦太基舰船上的青铜公羊印有“我们向巴力祈祷,这只公羊将打入敌舰并造成大洞”的铭文。
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汉尼拔带领迦太基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后结束,罗马的常备海军一度解散,转而依靠与其他海上城市如别迦摩和罗得岛等签订协议提供的舰船。直到公元前67年,海盗问题愈加严重,才促使罗马重建海军。著名将军庞培被任命为罗马海军的指挥官,负责清除危害罗马粮食供应的海盗。在他的指挥下,罗马海军快速反应,依靠希腊的桨帆船组成的13支舰队展开行动,40天内便成功消除了海盗威胁。
庞培的胜利不仅稳固了罗马的海上控制,还为罗马后来的北非战役奠定了基础。罗马新建立的海军力量使得罗马军团能够跨越地中海,攻占北非并将战争带到迦太基的本土。在与迦太基的战争中,罗马海军逐渐展现出极大的威力,甚至令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选择放弃海上力量,专注于陆战。随着迦太基的覆灭,罗马最终成为了地中海的主宰。
公元前44年,朱利叶斯·凯撒在三月十五日被刺杀,随之而来的是屋大维和马库斯·安东尼之间的内战。在这一决定性的战争中,海军力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的主力舰队驻扎在希腊西北海岸,而屋大维的海军上将阿格里帕成功切断了他们的海上补给线。最终,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的舰队被迫投降,屋大维赢得了战争,并成为罗马的第一位皇帝。
在屋大维建立的罗马帝国时期,海军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大舰队分别驻扎在意大利的米塞内和拉文纳,维持对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的控制。米塞内舰队位于那不勒斯湾,拥有10,000名士兵,负责意大利海岸线以及地中海西部的巡逻任务。拉文纳舰队则驻守在亚得里亚海东部,控制着帝国的另一条重要海域。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海上战力的增加,海军的角色逐渐变得更加复杂。从第一世纪末开始,帝国的海军力量经过了多次重组,许多新的舰队和军港不断涌现。到公元230年,罗马拥有了10支舰队,但到了公元284年,海盗活动的增加导致只剩下两支舰队。在戴克里先的领导下,海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组,原有的舰队被更小的单位取代,专注于保护母港附近的区域。
罗马海军的军舰大多源自希腊的设计。三桨、四桨和五桨战舰是其主要舰型,尤其是五角轮船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成为了标准战舰。然而,随着帝国的成立,三桨战舰逐渐成为了主力舰。这些船长而窄,通常保持7:1的长宽比,且船体在水中的深度较低,这使得它们在平静海面上非常快速,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却显得不稳定。为了增加速度和机动性,罗马海军的舰船采用了桨手和帆的双重动力。
罗马海军的战斗策略是结合海军交战和步兵突击的混合战术。在海上作战时,罗马舰船不仅会用撞击技术破坏敌舰,还经常依靠海军陆战队登船作战,展开近距离肉搏。这种战术的引入,尤其是“乌鸦座”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罗马海军的作战风格。这种特殊的登船装置可以让罗马战士快速登上敌舰,展开肉搏战,而不仅仅是将敌舰击沉。
罗马海军的指挥结构与其陆军有很大的区别。舰队指挥官多由骑兵指挥官担任,虽然在最初阶段,很多指挥官并不具备真正的海军经验。然而,在维斯帕先时期,海军的指挥体系得到了完善,军官地位逐渐上升,海军也变得更为专业化。舰队的指挥官通常驻扎在米塞内或拉文纳,这些地方成为了海军行动的中心。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退,海军的力量也逐渐减弱。到了11世纪,随着威尼斯和热那亚等海上共和国的崛起,罗马海军的地位开始下滑。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罗马帝国和其海军的最终灭亡。
发布于:天津市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